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题:核能、核分裂转变、核聚变
1、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关于能源、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现在的核电站是借助核分裂转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发电的
B. 航空器材使用的是低强度、高密度的合金材料
C. 超导材料可用做高压输电线
D. 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 移动电话借助电磁波传递信息
C. 半导体材料不可以导电
D. 核电站借助核分裂转变释放的核能发电
3. 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 国内现在远距离输电使用的电压是220V
B. 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宇宙高速带电粒子流的运动方向无影响
C. 秦山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应用了核分裂转变的原理
D. 光和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快
4. 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干电池、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化学能
B. 卫星通讯、网络光纤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C. 在一般情况下,铜、铅笔芯和纯净水都是导体
D. 核电站都是借助原子核分裂转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5. 关于信息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在的核电站是借助核分裂转变释放的核能工作的
B.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
C. 煤、石油、风能、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一直守恒的,大家不需要节省能源
6. 下面是逸寒同学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总结的要点,记录中有笔误的是( )
A. 核电站借助核反应堆的分裂转变发电,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挂衣钩的吸盘能吸附在墙上,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D. 在公路上急转弯处安装的“拐弯镜”借助了凸面镜对光的发散用途
7. 下列关于一些物理现象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热传递时,能量一直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B. 物体内能增大,其温度肯定升高
C. 核电站获得核能量的方法是核聚变
D. 电磁波和超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 下列说法制取正确的是( )
A. 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B. 用吸管吸饮料时,大方压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C. 用天平秤水平时,物体应该放在天平的右盘
D. 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借助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9. 关于能源和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纤通信是借助电流来传播信号的
B. 现在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渠道是核聚变
C. 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导致环境的污染
D. 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
10. 关于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的波速肯定时,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B. 大家日常用的二极管是由导体制成的
C. 超导材料电阻为零,所以不合适做输电线
D. 核潜艇是借助核分裂转变提供动力,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的转化具备方向性
B. 汽油机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核电站借助了核分裂转变获得能量
D. 热值描述燃料的燃烧特质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家常用手机导航来辨别旅游线路,手机上显示的线路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B.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 核电站就是借助了核聚变产生的核能发电的
13. 关于能源的借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很多用石油商品会导致大方污染,所以应该停止开采石油
B. 和平借助核能特别应该注意预防核泄漏,以免导致环境污染
C. 修筑拦河坝建造水电站借助水能发电,有百利而无一害
D. 天燃气是一种清洗能源,人类可以无穷无尽地开发
14.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手机是借助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 太阳能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
C. 光导纤维是借助光的折射来传递信息的
D. 核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洗能源
15. 下面有关“新能源,新材料,电磁波”的多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纳米技术是研究宇宙中的各类天体运行规律的宏观技术
B. 用无线网卡、3G手机上网都是借助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 借助超导体可以制成发热效率极高的发热管
D. 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借助核聚变来获得核能的
2、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重大职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海啸时会产生______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是由物体______ 产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灵,致使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站是通过核反应堆______ 来释放核能的.日本当局不断采取向反应堆中注水的办法进行冷却以免导致更大的核事故,这种注水的办法借助了水的______ 性质.
17. 国内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简称“月球车”)样机,其造型奇特,功能强大.月球车登陆月球后,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
(1)月球车机械臂前端有一“岩芯取样器”,可将月球上的岩石研磨后取回研究.“岩芯取样器”应尽量挑选______ (填物质的物理属性)大的材料制作.
(2)当车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此探测器是借助______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的反射来工作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m/s.
(3)月球上昼夜温差非常大是什么原因之一是月球表面物质的比热容较______ .当月球上为黑夜时,月球车用核能来保温,核能是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月球车迅速行进时,1min可通过3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 km/h.
18. 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挨近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该泡沫小球带______电;小明发现空调和台灯的电源线虽然都是铜线,但规格明显不同,这主如果由于______(填“长度”或“横截面积”)对导线电阻的影响。“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煤、石油、太阳能中,大概成为以后理想能源的是______;现代的核电站都是借助重原子核______(填“分裂转变”或“聚变”)的链式反应来发电的。
3、简答卷(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 如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系统示意图,请指出:
(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
(2)假设该系统中的发电厂是核电站,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写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状况.
(3)核电站或许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为何不少国家仍在大力进步核电站呢?
______ ;
______ .
20. (1)请你剖析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国内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请剖析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
4、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1. (1)如图1是核电站工作状况的方框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写装置的类型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核能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②在汽轮机中,将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轮片的______能。
③上述过程中,能量的转化______(填“能”或“不可以”)百分之百转化。
(2)如图2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快速度。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活塞______,内能______,推进活塞运动,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动能。
22.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火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步骤为:
燃料的(①)高温高压水蒸汽的(②)(③)(④)电力系统 |
括号中能量的形式分别是______
A.内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B.化学能、内能、电能、机械能
C.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2)在燃烧系统中需要磨煤及先后三次吹入风,目的是______(单选)。
A.使燃料充分燃烧B.降低风烟的排放C.提升煤的热值D.增加煤的水平
(3)在汽水系统的一次生产步骤中,可以提升内能借助率的环节有______(多选)
A.一次加热B.二次加热
C.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一部分做过功的蒸汽
D.蒸汽流经凝汽器后成为再借助水
E.高压加热器是借助二次加热水蒸汽作为加热热源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
【分析】解:
①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分裂转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所以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航空器在太空中时,舱外是真空,舱内有空气,内外压强差大,故需要硬度大的材料,使它困难变形;又由于要想使航空器材需升空容易,需要减小航空器材水平,在体积肯定的状况下,减小密度。所以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③当导体的温度降至某一低温时,它的电阻忽然变为零,这种特质称超导性。因为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在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不会消耗电能产生热量,降低了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大大节省了能源。所以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④太阳能是一次能源,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所以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①核电站主要借助核分裂转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判断出A是不是符合题意。
②航空器材需要硬度大的材料制成,如此在内外压强差用途下,才困难变形,同时航空器材需要升空,应使用轻些的材料制成,如此升空才容易,因此材料的密度也应小一些。判断出B是不是符合题意。
③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没办法转化为内能,也就防止了内能的损耗,合适做输电线路。判断出C是不是符合题意。
④太阳能可以直接让人类获得,是一次能源,太阳能是清洗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判断出D是不是符合题意。
①核能分为分裂转变和聚变两种,分裂转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②本题是充分借助了航空器材来考查物理常识,选材新颖,是近几年中考的热门题型。
③本题考查了超导体的特征及应用,体现了物理服务于社会的课标理念。解答本题的重点是超导体是零电阻,不会产生热量的损耗。
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能优点的学会和理解。
2.【答案】C
【分析】解: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有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正确;
B、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接收台,因此是借助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备单向导电性,故C错误;
D、核电站是借助可控的核分裂转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故D正确。
故选:C。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移动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3)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备单向导电性;
(4)核电站是借助核分裂转变释放的能量。
本题考查的要点较多,包括了不一样的物理层面,但都是较简单的入门知识,是大家需要注意知道和积累的。
3.【答案】C
【分析】解:
A、为了减小电能在输送中的损耗,国内现在远距离输电使用的是高压(大于1000V)输电办法,故A错误;
B、地磁场与射向地球赤道的宇宙高速带电粒子流方向并不平行,所以对带粒子流有力有哪些用途,所以会对其运动方向有影响,故B错误;
C、核能发电是借助铀原子核分裂转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C正确;
D、光声音在液体中速度比空气中快,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国内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电能的输送使用的是高压输电;
(2)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磁场对电流有力有哪些用途;
(3)原子能以分裂转变和聚变方法释放,现在分裂转变可以控制其反应速度,聚变不可以;
(4)光的传播无需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本题考查了对高压输电、磁场对电流用途、核能发电与光速度、声速的认识和理解,要学会入门知识,困难程度不大。
4.【答案】D
【分析】【剖析】
本题考查了卫星通信、能源分类、核能借助的有关常识,具备肯定的综合性,熟练学会各项常识是解题的重点。
(1)煤、石油和干电池储存的能量是化学能,食物中储存的是生物能;
(2)容易导电的是导体,困难导电的是绝缘体;
(3)卫星通信事实上是微波通信的一种,是借助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4)核电站是借助原子核分裂转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解答】
A.煤、石油和干电池储存的能量是化学能,食物中储存的是生物能,故A错误;
B.卫星通讯是借助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网络光纤不是借助电磁波,故B错误;
C.铅笔芯和铜容易导电,是导体,纯净水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困难导电,是绝缘体,故C错误;
D.核电站是借助原子核发生分裂转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分析】解:A、核电站都是借助核分裂转变获得核能的,故A正确;
B、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故B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一直守恒的,大家也要节省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1)核电站都是借助核分裂转变获得核能的;
(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是电能转化成其他能的过程,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
(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4)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一直守恒的,大家也要节省能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能源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和学会.
6.【答案】B
【分析】解:
A、核电站子核的分裂转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核能来自于核矿石内的能量,核矿石是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该选项正确.
B、挂衣钩的吸盘能吸附在墙上,是由于吸盘内部充气压力小于外面大方压,外面大方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该选项错误.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该选项正确.
D、公路的急转弯处的反光镜是一个凸面镜,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扩大察看范围,降低事故的发生,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核电站:借助原子核的分裂转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
(2)用力将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放手后,因为吸盘内的空气降低,内部充气压力小于外面大方压,外面大方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4)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用途,可以扩大视线.
本题考查了核能的借助、大方压的借助、光的色散和凸面镜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7.【答案】A
【分析】解:A、因为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且热传递的特征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A正确;
B、物体的内能增加,但温度不肯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故B错误;
C、核电站获得核能量的方法是核分裂转变,故C错误;
D、电磁波传播无需介质,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与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
(2)物体的内能增加,但温度不肯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升高;
(3)核电站获得核能量的方法是核分裂转变;
(4)电磁波传播无需介质,超声波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本题考查要点较多,但都是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理解和熟记所学要点是解题的重点.
8.【答案】B
【分析】解:A、但凡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称为能源,按能源开发之后能否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用吸管吸饮料时,嘴里的充气压力小于外面大方压,所以大方压使饮料上升到嘴里;故B正确;
C、用天平秤水平时,物体应该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故C错误;
D、核电站是借助原子核发生分裂转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D错误.
故选B.
(1)但凡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称为能源,按能源开发之后能否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用吸管吸饮料时,嘴里的充气压力小于外面大方压,所以大方压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3)用天平秤水平时,物体应该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4)核电站是借助原子核发生分裂转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借助状况的认知,是入门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9.【答案】D
【分析】解:
A、光纤又称光导纤维,它通过激光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现在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渠道是核分裂转变,而不是核聚变,故B错误;
C、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短期内没办法得到补充,故C错误;
D、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都是电磁波,故D正确。
故选:D。
(1)光纤又称光导纤维,它通过激光来传递信息。
(2)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渠道是核分裂转变;
(3)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或可循环借助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短期内没办法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是电磁波。
本题考查电磁波的包括范围、超声波与电磁波应用的分辨、能源的分类及核能的借助等,要点较多,牢记入门知识是解答此题的重点。
10.【答案】A
【分析】解:A、依据公式c=λf可知,波速肯定时,波长和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A正确;
B、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B错误;
C、输电线电阻越小,消耗的电能越少,故超导材料电阻为零合适做输电线,故C错误;
D、核潜艇是借助核分裂转变提供动力,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1)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定值(c=3×108m/s),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2)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
(3)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用做输电线和电动机的线圈;
(4)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期内不可能从自然界中获得。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半导体、超导体、不可再生能源的常识,是中考的热门题型。
11.【答案】B
【分析】解:A、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具备方向性,如:消耗的内能否采集起来再借助,故A正确;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核电站是借助原子核的分裂转变来获得能量的,故C正确;
D、热值是反映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热量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故D正确。
故选:B。
(1)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但消耗的能源产生的能量不可以充分借助,以其它能量的形式损失掉。能量在转化中具备方向性;
(2)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核电站借助原子核的分裂转变来获得能量;
(4)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质,不同种燃料其热值一般不同,同种燃料热值一般相同,与燃料的水平大小无关。
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内燃机的能量转化、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热值的物理意义等,有肯定综合性,困难程度不大。
12.【答案】A
【分析】解:
A、手机是大家常见的通讯工具,它传递信息依赖的是电磁波,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手机导航是借助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核电站是借助核分裂转变释放的能量,受控核聚变正在研究中,尚未用核聚变来发电,故D错误。
故选:A。
(1)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2)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可以源源持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可以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3)声音能传递信息,能传递能量;
(4)核电站是借助核能发电的设施,核心的设施就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可以缓慢平稳的释放核在分裂转变时放出的核能的装置。
本题考查电磁波,能源,声音能传播信息、能量,核能,是综合题。
13.【答案】B
【分析】解:A、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现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很多化学工业商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材料,不可以停止开采;
B、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备放射线,故需要慎重处置;
C、水库建成后,对局部区域的小气候,如降雨、气温等带来肯定的变化,对动植物的成长也会产生肯定的影响,会导致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对水库内的水体的水质、水温变化及水生藻类的成长,产生肯定的影响;
D、天燃气是一种清洗能源,但它也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可以无节制的开发借助。
故选:B。
(1)石油商品会导致大方污染,只能尽可能降低用,不可以停止开采;
(2)核能的借助中,只须注意防范就会形成功大于过的良性循环,由于核能的借助前景十分广阔;
(3)水库建成后,大坝蓄水增加了水体的表面面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很多的水被蒸发掉,增加了水资源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很紧急的;
(4)煤、石油、天然气这类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是有限的。
(1)水库的修建,假如论证不到位,其风险是非常大的,如阿斯旺水坝没做好建成将来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其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2)核能的借助,预防核泄漏非常重要,如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故。
14.【答案】A
【分析】解:A、手机是借助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A正确;
B、太阳能电池借助的是光电效应,没用到磁性材料;VCD光碟用激光在盘上烧刻出一道道的凹痕,凹进来的地方对光的反射和凸的地方对光的反射是不同的,借助的也是光电效应,没用到磁性材料,故B错误;
C、光导纤维是借助激光的反射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核能否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核泄漏时会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选:A。
(1)手机借助电磁波来工作的。
(2)录音带、录像带都是借助磁性材料来工作的,光电池和VCD光盘不是;
(3)光导纤维是借助频率比较高的激光在光导纤维内部通过光的反射来传递信息的;
(4)不可以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考查了磁性材料、不可再生能源、光纤通信、电磁波的应用等常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困难程度不大。
15.【答案】B
【分析】解:A、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技,尺度比较小,只能研究微观的内容,故A错误;
B、无线网卡、3G手机上网也是移动电话,所以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达成的,故B正确;
C、超导体是零电阻,所有借助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施都不可以用超导材料制作,所以超导体不可以应用在电饭锅、热水器上,故C错误;
D、核电站是借助原子核分裂转变发生链式反应时释放的很多能量来发电的,这一过程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故D错误;
故选:B。
(1)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技,纳米材料具备某些特殊性能;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超声波或次声波,其都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其传播速度远小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故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借助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3)超导体主要应用在高压输电线上,不可以应用在借助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中;
(4)核电站中进行的核反应是原子核分裂转变的受控链式反应。
本题考查学生对核电站、超导体、纳米材料、电磁波的认知,是对基础性常识的考查。
16.【答案】次声波;振动;分裂转变;比热容大
【分析】解:地震可以产生能量非常大的次声波,它的频率低于20Hz,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核电站是通过核反应堆分裂转变来释放核能的;
因水的比热容较大,变化较小的温度,就能吸收较多的热量,所以用水去冷却核电站反应成效会更好.
故答案为:次声波;振动;分裂转变;比热容大.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核电站是通过核反应堆分裂转变来释放核能的;
单位水平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减少)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为该物质的比热容,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减少)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g•℃),远远大于其它的物质,常用作冷却剂.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比热容和核能、声音的产生的认知,都是入门知识,应学会.
17.【答案】硬度;电磁波;3.0×108;小;不可再生;0.18
【分析】解:
(1)岩芯取样器工作时与坚硬的岩石剧烈摩擦,会产生很多的热容易损毁钻头,需要使用硬度大的材料制作.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是借助电磁波反射来工作的.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的速度等于3×108m/s.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导致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之一是由于月球表面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吸放热本领小;核能消耗后不可以短期内再生,也不可以重复借助,属不可再生能源.
(4)月球车的速度:v===0.05m/s=0.18km/h.
故答案为:(1)硬度;(2)电磁波;3×108;(3)小; 不可再生;(4)0.18.
(1)摩擦生热,硬度小的物体在高温下会损毁.
(2)因为月球上没空气,故从声波和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角度剖析探测器是通过什么来工作的;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的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等于3×108m/s.
(3)水平肯定的物体,吸收或放出肯定的热量,温度变化越大,说明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小,也就是物质的比热容越小.核能属不可再生能源.
(4)依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月球车的速度
本题通过热门问题考查物理常识,覆盖面比较光,包含力、光、热、声、电磁的常识,需要学生需要学会基本的物理常识,并能和生产生活社会联系起来.
18.【答案】负;横截面积;太阳能;分裂转变
【分析】解:(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挨近悬挂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排斥,则泡沫小球肯定带电,且带负电。
(2)空调与台灯的电源线虽然都是铜线,但规格明显不同;空调线的横截面积大、电阻小,这主如果由于横截面积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3)在煤、石油、太阳能这三种能源中,太阳能因分布广阔、获得便捷、清洗无污染、且是可再生能源,可能成为将来的理想能源;
(4)现代的核电站都是借助重原子核分裂转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故答案为:负;横截面积;太阳能;分裂转变。
(1)依据相互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物体带有异种电荷或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
(3)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是较为理想的能源;
(4)核分裂转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对于核分裂转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分裂转变提供能量的。
此题考查了电荷间用途规律、电阻大小影响原因,与新能源,核能是一道综合题。
19.【答案】(1)电磁感应;
(2)核能,机械能;
(3)核电站运行不当可能导致核泄漏、核污染,核废料很难处置等;由于核电高效节能,核材料运输便捷,正常状况下对环境污染比火力发电小得多
【分析】【剖析】
现在不少国家仍在大力进步核电站是什么原因由于核电高效节能,核材料运输便捷,正常状况下对环境污染比火力发电小得多。
(1)发电机是借助了电磁感应原理,即磁生电;
(2)核电站发电是将核能最后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一旦发生核泄漏,会释放出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导致非常大的伤害.核能效率高而且清洗。
【解答】
(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就是借助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2)核电站发电过程:核能先转化为水的内能,水受热将来温度上升会产生很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会推进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有弊.大家要正确的看待核能,适当的借助核能,核能就会给人类造福;核电站运行不当可能导致核泄漏、核污染,核废料很难处置等。
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2)核能;机械能;(3)核电站运行不当可能导致核泄漏、核污染,核废料很难处置等;由于核电高效节能,核材料运输便捷,正常状况下对环境污染比火力发电小得多。
20.【答案】解:(1)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过程中,水平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依据核能发电的过程可知,核电站先将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的内能→机械能→电能.
答:(1)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水的内能→机械能→电能.
【分析】(1)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水平与所处地方的高度有关,判断重力势能是不是改变,看它的水平和高度是不是变化就能了;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水平与运动的速度快慢有关,判断动能的大小看它的水平和运动快慢是不是变化就能了.
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规范是:减小的转化为增多的.
(2)依据核电站的原理,结合能量转化的有关常识剖析解答,
学会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原因,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可从高度和速度来理解,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能量的转化.
21.【答案】不可再生 机械 不可以 定 做功 减小
【分析】解:(1)①核能一旦被耗用后,不可能在短期内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
②核电站发电过程:核能先转化为水的内能,水受热将来温度上升会产生很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会推进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损耗,所以上述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不可以百分之百转化。
(2)定滑轮是轴的地方固定不动的滑轮,由图可知,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定滑轮;
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小,同时推进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
故答案为:(1)①不可再生;②机械;③(2)定;做功;减小。
(1)①能源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讲,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借助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依据概念判断核能是什么能源。
②核电站发电过程:核能先转化为水的内能,水受热将来温度上升会产生很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会推进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轮机又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损耗;
(2)了解定滑轮是轴的地方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是轴的地方随被拉物体一块运动的滑轮;物体对外面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减少。
本题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改变内能的办法、能源的分类等,涉及到的要点,综合性强,了解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解决该题的重点。
22.【答案】C A BCDE
【分析】解:(1)由材料内容可知,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汽轮机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最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2)在燃烧系统中需要磨煤及先后三次吹入风,目的是为了使燃料可以充分与氧气接触,燃烧更充分,提升燃料的借助率,故选项A正确;故选A。
(3)由材料描述可知,已经加热过一次的水蒸气进入高压缸后,还要进行二次加热;做功后的水蒸气一部分会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同时蒸汽流经凝汽器后成为再借助水;并且高压加热器是借助二次加热水蒸气作为加热热源的。故选项BCDE中的做法都可以提升内能的借助率。故选BCDE。
故答案为:(1)C;(2)A;(3)BCDE。
(1)依据火力发电的原理,剖析每个环节中消耗和获得的能量,可做出判断;
(2)同样多的燃料,燃烧越充分,其释放的能量会越多,据此解答;
(3)结合材料中的描述和生产实质,可剖析判断怎么样提升内能的借助率。
本题主要通过一段材料介绍了火力发电的过程与原理。考查了其中能量的转化、燃料的借助、能量借助效率的提升办法等,总体困难程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