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1:知识
是大家的最低板,期望你都能达到60分以上孩子,人要有知识,要了解社会上最基础的东西。你刚刚上完婴幼儿园时坚信的那些道理,母亲期望你长大将来也坚信如初。
譬如,什么事情要有秩序,要排队,要有先来后到。人越是长大,越是容易变得对不少事情不屑,会感觉那些事情非常幼稚。
其实,一个人忘了婴幼儿园规矩的时候,反而是自己特别狂妄、特别无知的时候。母亲过去给你说过木桶理论:一个桶,假如它是由长短不齐的板子箍起来的,决定水容量的是哪块板呢?你的答案非常正确:最低的一块板子。
知识,就是大家的最低板。假如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包含你一个人生活的各方面指标都可以达到60分以上,我不会太关注你有几个90分。假如你都在60分以上,那你已经是一个好公民了,你已经可以对自己负责。90分是生活命里的锦上添花,但60分是生活命里的雪中送炭。我只期望你很多方面都在知识以上。
关键字2:规则
从小找到生命的自觉,打造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社会在进步,但有时大家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视了付出的是什么。母亲和你童年的游戏方法有着天壤之别。母亲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生时尚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大家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大家的玩法非常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许耍赖,哪个输了哪个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目前,小区里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你们滑到彼此面前,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你们拥有些空间愈加大,速度愈加快,但你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你们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伙都需要服从的规则。为何有的小朋友容易耍赖?由于他们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愈加少了。
母亲小时候和同龄人一块跳皮筋、砍沙包,你如果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大家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可的问题。你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你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对规则的协商和认可。当所有些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你们如何能了解牺牲和谦让?
母亲期望你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打造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何不少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一直磕磕碰碰、与人有那样多冲突呢?到了你念大学时再对你说什么叫做“规则”,已经晚了。
关键字3:犯了错误
敢于认错比不犯了错误要紧,能改错比敢于认错更要紧孩子,人犯了错误是难免的。《论语》里子贡说过,一个君子有错,就像太阳的日食、月亮的月食一样,有过错时,每人都看得见;改正后,大伙照样会仰望它。所以,母亲从来不期望你做一个完美的孩子,但母亲期望你犯了错误将来,能勇敢站出来承担我们的责任,能说一声对不起,这就是勇气。人一直要为自己买单的,任何事,无论是做错了,还是受伤了,没人能替代你,最爱你的人也不可以替代你。
敢于认错,比不犯了错误要紧,能改错比敢于认错更要紧。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人负责。
关键字4:生命的修复能力
人会遇上啥事,大家没办法左右,但生命的修复能力在于自己你四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你“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一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你“哇”地哭了。我说:“大家试一试,看看能否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大家又是剪又是贴,你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大家做出来一个很好看的花篮。
你和我说:“母亲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非常欣慰。但让我微微郁闷的是,后来家每逢打坏什么东西,你都非常高兴,说:“大家试一试,看能否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当然,不是所有些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大家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任何事情,大家没办法左右,但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大家我们的学会之中。这种能力,我感觉在四岁时对你说,并不算太早。
关键字5:伪命题
不要被众人以为的伪命题绑架,要用我们的心去好好考评孩子,有时候人是被自己吓着的,是被其他人的以为击垮的,人这一辈子如果不被伪命题绑架,可以避掉不少烦恼。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电视上、互联网上、微博上,会有太多声音去评判一件事情的是与非。其他人的以为,并不肯定能替代你的判断。
前两天吃饭时,你问过我一个你们二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题,你说527减107,跟527减100加7相等吗?我当时吃着饭,真是不假思索就说,相等啊,一样啊。你听了哈哈大笑。你说,母亲你算算看。我停了筷子认真地想,527减107是420,527先减掉100,再加上7,是434。我惊讶地发现这两个看着那样相近的式子,结果却不同。
所以你看,大家以为的事情有多少其实并非真相呢?大家一直习惯于以我们的经验去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大家常常被我们的以为害了。大家更容易被害的,是众人的以为。假如所有些事情,用我们的心去好好考评,你长大后会发现人的烦恼、恐惧、惶惑,不少不安都是并没有的伪命题。或者是即便存在,但没你想象的那样夸张。
关键字6:科学与艺术
维持对科学和艺术的信赖,前者使你理性,后者叫你得到释放孩子,母亲期望你可以维持对科学、对艺术的信赖。科学能叫人防止无知,艺术能叫人活得有趣。
你过去在三四岁的时候拉着母亲看迎春花和连翘的不同之处。你带我看它们的花瓣形状、它们是向上长还是向下长的,你察看之仔细、描述之了解,令我自愧不如。
你也是从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喜欢弹钢琴。虽然你后来练琴非常辛苦,但那真的是你小时候坚持的。
不了解你长大将来对科学和艺术还会这么信赖吗?人的一生会遇见无数的困难,一个相信科学的人,不会陷落于愚昧,也可以少掉不少因无知而来的恐惧。
大家今天这个社会,在你小时候还记忆不深的这个社会,是喧嚣、浮躁的。我特别期望,我的学生——那些哥哥姐姐,还有你,期望你们长大未来的社会能更理性。每个公民的理性,其实是从他们信赖科学的态度开始的。母亲是一个数理化学得非常差的人,但我深信科学能带给人理性。
你常说,我母亲会背那样多诗,但我母亲不会弹钢琴。我非常惭愧,这一点我不如你。但我不需要你钢琴必须要考过多少级,我只期望你可以维持对艺术的热爱,能在艺术里找到一种释放。不论你长大后遇见多少挫折,甚至受多少伤害,我依旧期望你能维持对善良和尊严的信赖。你可以救你一个人。
关键字7:成长比成功更要紧
一个人,只须生命能成长,就肯定有将来目前,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大家几乎把成功作为生活的终极目的。但我一直觉得,成长比成功更要紧。
成功,可能是一个评判人的规范,但只不过成长的一部分标准。成长是一套综合、多元的规范体系。一个人,只须生命能成长,就肯定有将来。
有如此一个故事,一个青年对料事如神的老酋长非常不服气,有一天他捉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放在身后,问老酋长:“我手里的小鸟是生还是死?”他想,你要说它是活的,我就手指一捻掐死它;你要说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就让它飞起来。结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不过宽容地一笑,他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这是一个好故事,它关乎生命的成长。所有空闲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成长。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
成长是有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有关于社会的评价;
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