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自律的重要程度
自律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缺少自律的孩子总是缺少重压和紧迫感,容易变得懒散。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是很有利的条件。
1. 让孩子自己拟定计划
爸爸妈妈过度照顾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训练我们的机会。与其天天早上催促孩子起床,不如让孩子自己定闹钟和决定时间。对于七岁之前的孩子来讲,他们的拖延情况并非由于缺少自律性,而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准确理解时间。
2. 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天生具备模仿的本能,在家庭中,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因此,作为父母,大家需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要对我们的言行严格需要。
在家要维持整洁,把物品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假如地上脏了,要准时清理,并常常进行大扫除,让房间维持整洁。同时,要培养看书的好习惯,以此来影响孩子,让他们热爱学习和维持干净。
3. 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培养任何习惯的刚开始阶段都是最困难的,孩子不可以完全依赖自律,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忙。爸爸妈妈可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需要,将大目的拆分成小计划,一步步完成。相信不久之后,孩子会充满信心地说:“我能完成!我能追上!”
4. 培养孩子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
自律的人一般都有至少一个长期坚持的好习惯。这个习惯可以是生活、学习、娱乐或健身方面的,但需要对身心健康有益。在这里,建议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习惯。
5. 让孩子明确我们的目的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漫无目的的做事是不会获得好成效的。假如孩子只不过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才能完成任务,他们只能应对了事,没办法达到预期成效,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在孩子做任何事之前,父母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理解做事的目的,并找到一些参照物,让孩子更形象地记住我们的目的。
孩子懒散是什么原因
1. 父母懒散的影响
孩子很擅长模仿,特别是模仿父母的行为。假如父母常常懒散,让其他人为他们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或者抱怨工作辛苦,孩子会模仿这种懒散的心态和习惯。
2. 学习环境的影响
对于很多孩子来讲,他们并不完全不喜欢学习。然而,在学校遭到老师的管教,在家又遭到爸爸妈妈的管教,这种环境和环境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孩子将学习视为一项任务,只不过为了完成而已。
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拟定计划、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和让孩子明确我们的目的来达成。同时,父母也应该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